【钢铁】中国钢材出口高增长的成因及结构变化

【钢铁】中国钢材出口高增长的成因及结构变化

石墨电极:电炉炼钢的“核心材料”,作为电弧导电与发热的核心材料,它具备高导电性和耐高温性能,直接影响钢水的纯净度与产量。把握石墨电极,就等于掌握电炉炼钢的主动权。


 

【钢铁】中国钢材出口高增长的成因及结构变化

 

2024-2025年,全球贸易环境对中国钢材出口的挑战显著升级。主要出口目标市场(包括东南亚、欧盟及部分拉美国)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特别是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镀锌板、不锈钢等板材类产品,密集发起反倾 销调查,贸易摩擦呈现加剧态势。与此同时,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等新型碳关税机制开始实质性落地,对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披露与成本承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复杂化了全球贸易环境。

尽管面临贸易壁垒,中国钢材出口总量仍保持高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量达8796万吨,同比显著增加740万吨,增幅达到9.2%。与此同时,进口钢材持续低迷,1-9月累计进口量仅为453万吨,同比减少65万吨,下降12.6%。

 2024-2025钢材出口.png

钢材出口高增长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国内供需矛盾加剧(尤其建筑钢严重过剩),主动出口意愿增强;二是成本优势显著,内外价差较大;三是出口品种及目的地的调整,出口策略因时而变。

国内建筑用钢结构性过剩,企业通过出口意愿显著增强。国内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持续,叠加基建投资增速边际放缓,导致建筑用钢(以螺纹钢、线材为代表的长材)需求显著萎缩,1-9月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达7.2%。由此引发的结构性过剩,特别是建筑钢材的严重库存压力,迫使钢厂将目光转向全球市场,通过扩大出口力度,缓解国内钢材压力。

2025年1-10月建筑钢(螺纹钢+线材)累计变化.png

中国钢材成本优势显明,不仅源于资源禀赋,更来自产业链效率与规模效应。

国内焦煤产量稳定,叠加蒙古国低成本焦煤进口放量,中国钢厂焦煤采购成本较欧洲低30%-40%。能源成本方面,国内大型钢厂通过自备电厂(煤电为主)实现吨钢电耗成本约40美元,较欧洲(天然气发电为主)低60%以上。同时,庞大的生产规模、完善的上下游配套、高 效的物流体系以及持续的工艺技术改进,共同构成了难以短期撼动的综合成本优势。

出口策略调整,品种出口结构剧变,出口目的地调整。

出口增量来源于长材。建筑钢材(长材)的严重过剩产量,在国内需求塌陷的情况下,短期内高度依赖出口(尤其是长材成品和作为长材原料的方坯)来消化,出口成为调节国内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1-9月螺纹、盘螺、型钢、钢管出口累计同比分别增长44%、54%、47%、15%。

1-9月钢材出口量.png

板材出口增速放缓。受反倾 销措施直接冲击,以热卷、冷轧等为代表的普通板材出口增速显著放缓还出现下滑。1-9月热卷出口累计同比下降17.7%,出口商正积极调整策略,一方面探索受贸易壁垒影响较小的细分板带品种(如高端品种钢、特殊涂层板等),另一方面出口半成品提高合规性。

钢坯出口暴增,总量增量显明,且以长材坯(方坯)为主。1-9月国内钢坯出口总量共计1074万吨,年同比增长214%。据了解,出口商仍在积极主动地拓宽出口品种,以应对全球壁垒日益加重的市场变化。

中国钢材出口目的地结构调整,多元化趋势日益显明,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传统市场承压。越南虽仍为我国第1大钢材出口目的国(1-9月累计712万吨),但受其针对中国产品频繁采取反倾 销措施(2025年已裁定五起)的严重影响,出口量同比大幅下滑24.9%。韩国对华钢材反倾 销也导致出口量下降。

新兴市场崛起。东南亚其他国增量有效填补了越南、韩国的下滑缺口;中东地区如沙特、阿联酋等国基建项目持续推进,对中国钢材(尤其高端板材、型钢等)依赖度上升;非洲市场潜力释放,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等国进口量大幅跃升,成为新的增长点;南美洲在宏观经济修整背景下,钢材进口需求回升,巴西、秘鲁、智利等国进口量有所增加。

1-9月钢材出口同比变化量.png

总之,在显著的全球成本竞争力及灵活出口策略支撑下,预计2025年钢材出口1.2亿吨,创历史新高,2026年仍将维持在1.1-1.2亿吨左右。在品种结构上,长材及钢坯出口激增成为主力,板材则因贸易摩擦增速放缓;在地域结构上,出口目的地加速多元化,持续向、中东、非洲及拉美等新兴市场拓展。

 


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获取有关电弧炉炼钢市场的进一步信息。我们的团队致力于为您提供深度见解和根据您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帮助。无论您对产品规格、市场趋势还是定价有何疑问,我们都会竭诚为您解答。



已邀请:

要回复新闻请先登录注册

微信

扫码添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