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转型受阻,负极材料产能过剩
【负极材料】转型受阻,负极材料产能过剩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锂电池的需求量增加,石墨负极材料和石墨电极原料高度相似,两者对原材料的争夺不可避免。而负极材料价格和行业利润远高于石墨电极,造成负极材料厂在争夺原料资源的过程中,不断推高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料价格。
而由于负极材料行业利润更高,且转型难度较低,部分石墨电极厂将石墨负极材料作为企业转型的重要突破方向。方大炭素(600516.SH)公司董事长党锡江曾表示,石墨负极和石墨电极可谓“同宗同源”,原材料相同,炭化、石墨化工艺设备相通,只是在原材料添加、加工精度等方面略有不同,生产端的调整比较灵活。
负极材料短期供需矛盾叠加对下游新能源市场的乐观预判,一些石墨电极厂纷纷加入转型大军。仅上市公司方面就有龙蟒佰利(002601.SZ),方大炭素等企业通过自身或旗下子公司的石墨电极企业切入负极材料市场。此外,索通发展(603612.SH)也宣布借助石油焦集中采购、全球采购的原料端优势进军负极材料行业。
随着石墨电极厂、焦企拓展产业链以及负极材料企业自身扩产,负极材料出货量大幅增加。孙庆介绍道,负极材料2021年出货量77.9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86%,中国的出货量在全球占比接近90%,2022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出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90%,其中人造负极占主导地位。
市场供需格局随之出现显明变化。孙庆表示:“产能的快速增长对供需结构有直接影响,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和代加工企业,经济效益都出现大幅度下滑。”
中南大学周向阳教授在会上称,目前石墨化的加工费用已出现直线下滑,有些新进入企业以接近成本的低价争抢订单,还有部分已经开始亏损,锂离子电池负极生产企业降本增效已相当紧迫。
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孙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不建议碳素行业企业盲目转型都去做石墨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环,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需要较长时间,从时间上来说,对企业也不太合适。碳素市场相关资讯,可随时详询我们。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