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焦】价格暴跌!从巅峰到谷底,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阵痛?

石油焦主要用来制作石墨电极,下游终端主要包括电解铝、新能源车和钢铁。石油焦中碳元素含量比较高,广泛用于电弧炉(EAF)钢铁冶炼中作为石墨电极材料。
【石油焦】价格暴跌!从高峰到谷底,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阵痛?
锂电负极材料市场的繁荣曾带动石油焦价格飙升,但如今这个曾经的 “黑金” 产业正经历剧烈阵痛。2025 年以来,石油焦价格从每吨 3000 元高位连续三次下跌,累计跌幅超 40%,不少企业陷入 “增产不增收” 的困局。这场从暴涨到暴跌的过山车行情,究竟揭示了石油焦行业怎样的深层矛盾?
(一). 暴涨之下:锂电需求引爆价格狂欢
2022-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作为负极材料核心原料的石油焦成为稀 缺资源。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负极材料对石油焦的需求量同比激增 67%,推动石油焦价格从 2022 年初的 1200 元 / 吨飙升到 2024 年底的 3000 元 / 吨,三年涨幅高达 150%。
这场狂欢的背后,是供需失衡的直接驱动:
供给端收缩:全球炼油厂受环保政策限制,延 迟 焦 化装置开工率持续走低,石油焦产出增速放缓;
需求端爆发:负极材料企业为抢占市场,疯狂囤积石油焦原料,甚而出现 “预付款锁货” 现象;
资本炒作:部分贸易商借机囤货居奇,进一步推高市场价格,形成 “越涨越买” 的恶性循环。
(二). 三连跌背后:供需逆转与行业洗牌
2025 年开年,石油焦价格突然掉头向下,连续三个月下跌,每吨价格跌破 1800 元。这场暴跌的导火索,是供需格局的悄然逆转:
1. 供给端集中释放
2024 年全球炼油产能扩张项目集中落地,延 迟 焦 化装置开工率回升到 85% 以上,石油焦月度产量同比增长 22%。同时,美国、中东等主要产区扩大出口力度,全球市场供应过剩压力传导向本土。
2. 需求端降温显明
随着负极材料行业进入调整期,头部企业开始优化供应链,减少原料库存水平。更关键的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技术升级加速,单位产品对石油焦的消耗量下降 8%-10%,进一步压缩了石油焦需求空间。
3. 替代品冲击加剧
煤系针状焦等替代原料的技术突破与规模化生产,分流了部分石油焦市场份额。2025 年一季度,煤系针状焦在负极材料中的使用比例已从 2022 年的 15% 提高到 28%,对石油焦形成直接替代。
(三). 行业阵痛:产能过剩与转型之困
价格暴跌只是石油焦行业深层危机的冰山一角,产能过剩与转型压力正成为企业面临的两大生死考验:
1. 中小产能加速出清
在价格暴跌的冲击下,中小型石油焦生产企业面临极大压力。据统计,2025 年一季度已有 12 家产能低于 50 万吨 / 年的企业宣布减产或停产,行业集中度 CR10(前十企业集中度)从 2022 年的 45% 提高到 58%。
2. 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高端石油焦产品(如低硫焦)的技术壁垒成为企业突围关键。然而,国内仅有少数企业掌握相关技术,多数企业仍依赖中低端产品,在价格战中处于被动地位。某大型炼厂负责人坦言:“我们正在投入 3 亿元改造生产线,但技术迭代的速度能否赶上市场变化,仍是未知数。”
3. 新能源转型迷雾
面对行业困境,部分企业尝试向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延伸,但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一方面,负极材料市场已进入红海竞争,新进入者难以突破头部企业的技术与客户壁垒;另一方面,从原料生产到材料加工的跨领域转型,需要巨额资金与长期技术积累,多数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 未来之路:在阵痛中寻找新平衡点
石油焦行业的这场暴跌,既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行业升级的倒逼力量。未来,企业需从以下三方面破局:
优化产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集中资源发展高端石油焦产品,增加附加值;
拓展应用场景:探索石油焦在冶金、化工等传统领域的深度应用,减低对锂电市场的依赖;
拥抱产业链协同:与负极材料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协同提高整体竞争力。
结语
从暴涨到暴跌,石油焦行业的阵痛折射出新能源产业链的残酷淘汰赛。当潮水退去,唯有真正具备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产业链韧性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 survive and thrive(生存并繁荣)。而对于整个能源化工行业来说,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或许才是更值得深思的主题。
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获取有关石油焦市场的进一步信息。我们的团队致力于为您提供深度见解和根据您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帮助。无论您对产品规格、市场趋势还是定价有何疑问,我们都会竭诚为您解答。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