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负极石墨化紧缺带来的投资机会

关注负极石墨化紧缺带来的投资机会

关注负极石墨化紧缺带来的投资机会


电动车行业需求持续爆发,供应链紧缺问题愈发凸显,石墨化作为负极关键环节,又受到双控政策影响,近期价格上涨受到市场关注,对于石墨化涨价背景及可能的影响,我们进行梳理:

 

1、石墨化自20Q4以来转为紧缺,主要原因是需求高增及双控限产

石墨化主要用于人造石墨负极和石墨电极(电弧炉炼钢),过去负极产量占比较低,主要外协石墨电极供应链生产,因而供需及价格的联动性强。2017年因钢铁行业取缔地条钢,转为电弧炉炼钢,显著拉动了石墨化需求,实现了2017-2018年的连续上涨。

 

不过伴随负极产业规模增大,负极石墨化转为独立生产(钢铁石墨化产能理论上可以转产负极石墨化,但一是钢铁链条需求也比较好,供给紧缺;二是钢铁方案转负极的经济性不好,存在转产成本,也不是产业链优选),更多受本环节供需影响。负极石墨化价格2019年后逐步回落,2020年底降到1.3-1.5万/吨的水平。2020Q4以来,石墨化价格触底回升,2021H1基本达到1.5-1.8万/吨,2021Q3人造负极石墨化代工价格上涨到2.1万/吨左右,MAX价超过2.3万/吨。

 

国内负极石墨化产能在2019-2020年维持在70万吨左右,2021Q2国内负极产量达到16-17万吨(考虑人造比例,预计季度产量14万吨左右,年化55-60万吨),本身并不存在缺口。但在我国能耗双控政策下,内蒙产能有所收缩,根据数据,国内40%以上的石墨化产能分布在内蒙,而内蒙实施限电限产的影响在15-30%不等,则影响了约10万吨的石墨化产能,进而石墨化在2021Q2形成阶段性紧缺,且在2021Q3行业景气环比抬升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短缺。

Graphite electrode news57.jpg

2、负极企业自建石墨化大势所趋,但能评与缺电制约进度

负极企业增加石墨化自主配套的趋势明确,即使没有石墨化涨价和能耗制约的因素,本身出于供应链稳定和综合降本的诉求,负极企业也都增加了石墨化的产能规划和自给率的提高。

 

不过在双控背景下,石墨化建设进度受到制约,体现为:

1)新建项目的能评需要省级政治机关批准,项目审批周期拉长;

2)建成项目可能因所在地的电力供给原因,存在达产进度滞后的情况。一般而言,扩建及在建项目已获取能评指标,即使有达产进度滞后,也只是阶段性的;新建项目的能评则确实需要视地方能评指标而定,不过行业优质企业均已提前卡位布局。

 

目前上市公司的石墨化新增产能包括:

1)璞泰来内蒙二期5万吨(21Q3已建成,暂未达产,扩建项目),四川20万吨一体化(一期10万吨,原计划22H2达产,新建项目);

2)杉杉股份内蒙二期5.2万吨(21年底建成,扩建项目),四川20万吨一体化基地(一期10万吨,新建项目);

3)中科电气贵州格瑞特4.5万吨(22Q1达产,扩建项目)、四川集能1.5万吨(22Q1达产,扩建项目);

4)贝特瑞(人造占比50-60%,其余为天然无需石墨化)山东4万吨(计划22年达产,新建项目)、四川2万吨(计划22年达产,新建项目),此外与福鞍合资的5万吨石墨化由福鞍解决。

 

整体上看,由于石墨化外协产能较难估算,我们统计了头部企业的自有产能,对于自有产能缺口进行衡量,可以看出,需外协的石墨化在2020H2以来增加,2021H2-2022H2均将保持高位,若存在规划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情况,则缺口可能拉大。

 

3、石墨化行业总量紧缺对负极上市龙头盈利有积极影响,继续推举相关标的

此前基于负极企业的扩产规划,市场预期2022年负极面临一定的降价压力,单位盈利可能收窄。但当前石墨化紧缺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终端负极产品价格则大概率保持稳定并且上行(7-8月已有部分客户实现了产品调价)而对石墨化自给率高的公司,盈利展望更为积极。

 

从具体公司上看,

1)璞泰来是全市场石墨化自给率极高的公司,2021H1在60%,内蒙二期达产后,年末有望达到80%左右,2022年待四川基地顺利达产,全年有望实现90%的自供率,因而公司2022年负极单吨盈利(含石墨化)有望维持在2021H1的1.2-1.3万的水平(此前预计1.1-1.2万);若因石墨化短缺出现行业整体性涨价,璞泰来的弹性极为显著,继续大力推举。

2)其他头部企业的石墨化自给率在2022年均有望迎来提高,中科电气(权益)从35-40%提高到接近70%,杉杉股份(权益)从40%左右提高到接近70%,贝特瑞(仅考虑人造)从20%提高到30-40%,石墨化的投资新闻咨询我们

已邀请:

要回复新闻请先登录注册

微信

扫码添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