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化37问 Ⅱ

石墨化37问 Ⅱ

石墨化37问 Ⅱ

 

天然石墨、石墨电极、工艺改进

  • 4、石墨化的紧缺下企业可能的措施?

    有几个解决方案,高性能石墨电极产品供了解:

  • 1)预石墨化提高现有产能的装炉量,这个方法在今年前三季度都已经使用了;

  • 2)通过石墨电极或者其他富余的产能往负极加工去切换,但整体还是比较有限;

  • 3)电池厂采用天然+人造的复合料。 

  • 5、天然石墨的掺杂比例和使用场景?

    国内头部的负极企业都有天然的产能,部分产品采用天然和人造的组合,电池厂买了原材料后也可能自己去做复合,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只是说比例问题。现在人造掺天然采用9:1或7:3,明年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可能天然掺杂的比例会更高,有可能到6:4甚而5:5。在使用场景方面,复合负极一般还是用在专用车和储能上居多,乘用车主要还是用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还是差在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及和电解液的相容性,如果电池企业要用天然石墨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也会更高。 

  • 6、海外为什么用天然石墨比较多?

    海外用圆柱电池比较多,圆柱对于天然石墨的膨胀性容忍度比较高。天然石墨基本上会用在松下、LG和三星的1865和2170电池里面。还有就是海外做电池的整体工艺水平比较高。 

  • 7、人造和天然的占比?

    一端产品价格大幅提高会使得另一端的使用占比提高,未来天然和人造的比例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极端,天然的占比可能会提高,但人造的占比会维持在60%以上,中国的天然石墨资源比较丰富。 

  • 8、石墨电极石墨化转负极的产能规模有多大?

    石墨电极今年的利润也是比较可观的。17-18年经历了一轮扩产潮,目前市面上有部分代工企业有闲置产能,在负极石墨化高额的利润刺激下可能会有部分的产能转移过来,其量级大概20-30万吨。石墨电极的石墨化主要采用坩埚和内串,坩埚主要用于生产高功率的石墨电极,对应到负极就是一些高端的产品。石墨电极的内串的工艺一般是要改成负极的厢式炉,如果产能不是很大的话一般2-3个月就能改好。 

  • 9、连续石墨化的进展?

    还没有在行业内大规模使用,优化状态还在摸索,现有的方式还是艾奇逊和厢式这两种,连续式的批量应用可能还需要两年时间,22年之前可能看不到有大量的应用。连续石墨化单炉的装炉量是比较低的,如果出来的话可能还是会先抢占厢式的份额。坩埚在高端产品中的应用短期内不太可能被替代。 

    石墨电极新闻插图159.png石墨电极新闻插图160.png

    负极

  • 10、负极行业的企业数量和格局?

    负极企业的数量这几年来看逐年在增加,去年统计大概40家左右,今年会更多,明年小厂的生存压力会相当大,中小企业有可能会变成大企业的OEM厂。 

  • 11、海外负极厂和石墨化厂商的竞争力?

    日本负极企业占比是逐年下滑的状态。韩国目前主要就是浦项一家,产品是以天然为主,后面会有人造石墨的规划,今年不会有人造的产能出来,明年可能陆续有一些量出来。海外石墨化主要在日本,他们的石墨化加工价格普遍在3万以上,所以负极成本这块的劣势很突出。未来按照产品品质和客户结构来看,海外的企业很难去挤压中国企业的市场。 

  • 12、硅碳负极掺硅比例?

    5%-10%,不超过20%。 

    企业视角

  • 13、某一石墨化企业的情况

    产能大几万吨,代加工企业主要是贝特瑞、紫宸和杉杉,这两个月陆续接了凯金和翔丰华的零星订单。因为奥运的因素,后期的单子停着没签,等政策的落地。电价年初3毛。7月份涨了一次涨到4毛3,预计11-12月涨到5毛5,其他行业像电池和硅企业都涨到6毛多。报价这边,厢式炉报2.1-2.2万,年初报1.2万;坩埚报2.4-2.5万,年初报1.3万。小厂报价2.5-2.6万,但是公司本身产能不够,接小厂的高价单也比较有限,还是以大厂的单子为主。扩产这边,计划新一期以厢式炉为主,成本比坩埚便宜1-2k。后续可能计划再上两个车间5万吨产能。限电方面,9月份30%,现在40%,可能冬 奥 会期间60%-70%。明年3-4月份可能会恢复正常。 

  • 14、石墨化行业发展的历程?

    负极出现的时点比碳素行业晚,负极的石墨化早期是从石墨电极转过来的。在2500-3000度范围内,碳材料进行石墨化的转化过程。从工艺的角度看,早期是艾奇逊炉,在艾奇逊的基础上为了降能耗和增加产量,发展了厢式炉,目前第三代是发展连续式的石墨化炉,能耗比前两者低很多。日本和德国石墨化炉的工艺更加先进,他们的碳素企业有不少都在用连续式的石墨化炉;国内这块设备暂时还没有突破。 

  • 15、各家石墨化工序差异度?

    技术差异度不大,但是每家的生产管理就是人的因素是比较大的。尚太的成本能够做的比较低,收率能做到92%-95%,成本比其他家便宜1-2k。 

  • 16、从企业层面对石墨化行业的感受?

    从企业本身询价和量来说是偏紧的。尤其是下半年之后有不少的小的负极材料厂想找石墨化企业做代加工,但是受制于产能就没有办法跟他们合作。 

  • 17、不同的针状焦在同一石墨化厂进行加工产品是否有差距?

    产品差距不大。大厂找我们代加工的负极材料前驱体做出来的成品率、回收率都差不多。 

  • 18、企业与负极客户的谈价策略?

    跟大厂会签一年的长协,小厂基本上一个月一签,小厂预付款全款,大厂预付5%(前驱体进厂之后加工之前),加工好之后会把剩余款项打过来我们再发货。2-3个月可以根据电价情况做一些价格上的调整,锁量不锁价。目前电费的上涨通过涨价能全部转移给负极。小厂的话有些可能会采取招标的形式挂一个高于市场的价格,他们也没有说与负极客户保持长期的紧密合作,更加偏重这种短期的利益。 

  • 19、石墨化的成本和单吨盈利水平?

    厢式炉成本从年初1w涨到1w2,坩埚从1w2涨到1w3。如果价格涨到3w,单吨盈利可以做到1.5-1.6w。 

  • 20、石墨化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做负极会有哪些壁垒?

    会考虑往全产业链去做,包括负极、粉碎、整形、包覆、造粒。负极大厂未来3-5年石墨化可能会实现自给自足,代加工企业要么就是往一体化转型,要么就是成为负极大厂的石墨化子公司,恒科、恒盛逐渐往负极材料去切了。转负极,客户这边的开拓可能会是障碍,石墨产业知识与我们沟通了解更多。

已邀请:

要回复新闻请先登录注册

微信

扫码添加

联系我们